– 談Sheryl Sandberg與Anne-Marie Slaughter的對話
作者 老周
前言 — 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之間的掙扎
我身邊許多聰明、努力、認真追求事業的女性,在職場5到10年之後,都開始面對一連串抉擇:該不該結婚?該不該生小孩?如果要生小孩,該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?
如果沒有結婚,當然後兩題不需回答。但若走入婚姻,生小孩是下一個選擇題,這個抉擇通常在30歲之後變得迫切。
許多女性選擇生小孩,放棄事業,或「暫停」事業直到小孩進入學校之後。例如Careher的Jaguar小姐,在她的〈讓孩子從妳的眼中得到溫暖和希望〉一文中便深刻的敘述了她為小孩選擇暫離職場的心情。
另一種極端是放棄生小孩,直攻事業。例如我的好朋友Karen是美國的大事務所律師,先生是哈佛經濟系的助理教授。兩人都有穩定且充滿未來的工作,卻決定畢生攀登事業與財富的頂峰,明確的放棄養兒育女的喜悅。對她們來說,探索這個花花世界的刺激值得排除任何羈絆。這種絕決的態度在華人婚姻中少見,多僅止於延後生育而已。
在上述兩種極端的中間,是越來越多的,挑戰事業與家庭「雙得」(have it all)的女性。這些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之間走鋼索,運用各種資源努力維持穩定。有人將小孩托給爺爺奶奶,每週甚至每月才見到小孩一次。也有人將養育工作交給先生,變成以「家庭主夫」為主的家庭,例如陶晶瑩與李李仁。這些女性的企圖心最強,但恐怕也最辛苦。
事業和家庭如何平衡?女性該如何調適?這些自工業革命解放勞動力開始人們就不斷討論的議題,近年來逐漸燃燒至網路社群和線上影音。最近重新引爆這些討論的是兩個美國頂尖成功女性 —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以及前美國國務院政策籌備主任Ann-Marie Slaughter。
Sheryl Sandberg的演講點燃職業女性的勇氣
2010年12月,當時身為facebook首席運營長(Chief Operation Officer)的Sheryl Sandberg針對這個議題發表了名為〈為何女性領導者太少〉(Why We Have Too Few Women Leaders)的影音演講,在網路上引起轟動。這個演講在中文TED 上,建議直接觀賞影片,有中文字幕 。
這個演講,以及之後Sandberg在女子大學Barnard University同一題目的演講,很快的病毒式(viral)的散播至所有美國女性上班族的facebook。在演講的最末,Sheryl Sandberg歸納出三個給職業女性的建議:
- 積極參與職場(Sit at the table)
- 讓伴侶分擔家務(Make your partner a real partner)
- 直到決定生小孩,不要考慮離開職場(Don’t leave before you leave)
本文限於篇幅,無法逐項討論Sandberg的建議。我僅討論Sandberg最引人爭論的第三點「直到決定生小孩,不要考慮離開職場」。
Sandberg主張女性不應該因為「可能」生小孩而對事業消極、退縮。 她特別不滿意有些年輕女性還沒有決定生小孩,甚至還沒結婚,就對職場的激烈競爭、加班等退怯、消極,只因為這位年輕女性預期『這種工作環境一定不適合養育小孩』。她認為女性在真的確定要生小孩之前,應該勇往直前、直踩油門(stay on the gas pedal),不要畏懼競爭、加班。因為在這個關鍵的年紀,女性應該盡可能的衝上一個不可替代的、高位階的工作。只有如此,當女性真的為小孩而暫離職場時,將來返回職場時還可以落在一個較滿意的工作。
注意Sandberg並沒有明確反對女性為了小孩暫離職場,她只是不建議女性因為「可能」生小孩而退縮(lean back)。但是Sandberg的演講也沒有對「真的要生小孩」的女性提出建議,她的演講內容只適用生小孩之前的女性。這個分別在隨後Ann-Marie Slaughter的文章被清晰的彰顯出來。
發表此演講時,Sandberg雖貴為facebook的COO、科技業少數的高階女性經理人,但基本上仍是默默無名。發表此演講之後,Sandberg繼續在不同的演講場合積極鼓吹女性投入職場、活絡facebook的女性升遷管道。今年她晉升facebook董事會唯一的女性董事,成為現代職場婦女的精神領袖,也啟發了許多專業女性的勇氣(包括Careher作者之一Mingy 和 yh2717)。
Anne-Marie Slaughter 挑戰Sheryl Sandberg對女性的高標準
Sandberg的演講很有力、富感染性,成功引發女性堅守職場的風潮。不過這個議題的討論真正豐富起來,是在Anne-Marie Slaughter 發表在〈大西洋月刊〉(The Atlantic)的長文〈為何女性不能兩者兼得? 〉(Why Women Still Can’t Have It All)之後。
這篇巨作在〈大西洋月刊〉封面登出後,旋即引起巨大回響,據稱是〈大西洋月刊〉有史以來點擊率最高的文章。文章發表不到兩天,網路轉寄便超過13萬2千次。
Ann-Marie Slaughter是一個為了照顧子女而辭去高官的頂尖女性。她原是國務卿希拉蕊的左右手,官拜國務院政策籌備主任,相當於台灣的部長級官員。辭官之前,她是當時歐巴馬政府中,除了希拉蕊之外少數的女性高級官員。她在國務院工作兩年後,決定辭職回普林斯頓大學教書,因為『扶養兩個青少年的職責與高階官員工作不相容』。從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她的兩個兒子的青春期相當顛簸。
Slaughter 的文章轟動是因為她照理說擁有兼顧事業與家庭的絕佳條件。她的才智與毅力絕佳,不然不可能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全職教授(曾當過院長),同時也是高級官員。甚至她也擁有丈夫的全心支持,據她的文章所說,她的家中主要是先生在主持家務、照顧兒女。換句話說,絕對沒有人認為她做不到Sandberg建議的三件事。
但即便擁有如此的條件,根據自己的經驗,Slaughter不認為女性能夠家庭與事業兩者兼得,至少現在還不行。她在文章中深刻的描述了她如何為了達到自己對事業的標準,一步步的失去家庭時光,以致兩個兒子慢慢疏離她的經過。
Slaughter一樣批評社會對職業女性的支援不夠、限制太多。但Slaughter特別在意的是,當她決定為了家庭而退下公職(仍保有全職教職)時,對她批評最力的竟然是其他的職業女性。她們認為以Slaughter的地位,應該作職業女性的楷模;為了家庭而放棄事業是職業女性的不良示範,背叛女權前輩們為了在職場與男性平起平坐的努力。
Slaughter認為這種態度是錯誤的:女性不該對事業與家庭兼顧有錯誤的期待,因為這只會更傷害女性。認清現狀、同力改變社會,才是進步的方法。換句話說,Slaughter 不同意Sandberg把女性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歸咎於女性不夠努力。Slaughter認為這種說法是搞錯重點:女性離開職場是在不完美的現實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。
要解釋Slaughter的觀點,我覺得2個美國電視影集中的角色最適合:〈慾望城市〉(Sex and the City)中的Miranda與〈慾望師奶〉(Desperate Housewives)中的Lynette。 Miranda結婚生子後搬至布魯克林,在影集中很長一段時間為了無法全心作一個律師而悵然若失。Lynette 原是投資分析師,但結婚生子後也一直無法忘懷作為專業經理人的事業上的風光。這兩人身邊的女性好友不斷的安慰她們,說她們並沒有因為走入家庭而失去魅力、過得不精采 。
在Miranda、Lynette還有她們的女性好友頭上徘徊的,就是Slaughter指出的社會期待:「女性應該能夠兼顧事業與家庭」。因為這樣的期待所以她們如此痛苦。Slaughter認為職業女性應該從愧咎感中掙脫,誠實的討論現狀的不完美。
在文中,Slaughter逐一反駁一般認為女性可以「have it all」的錯誤假設。本文限於篇幅無法一一闡述,只能各用一句話簡單說明。
- 錯誤假設1:只要夠努力,女人就可能兼顧事業與家庭。理由:現狀不是單靠女性的努力就能克服的
- 錯誤假設2:只要嫁對人,女人就可能兼顧事業與家庭。理由:小孩(與事業)對男性與女性的的重要性先天不同。交給男性作「家庭主夫」反而可能同時犧牲了男性跟女性的快樂。期待一個「特例」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。
- 錯誤假設3:只要順序正確,女人就可能兼顧事業與家庭。理由:太晚生小孩,反而會讓事業的顛峰時間正好碰上小孩的青春期
相反的,Slaughter 將矛頭指向改革社會。大家會發現她提出的建議跟Sandberg 的非常不同:
- 改變職場對露面時間(face time)的要求—不需在公司處理的事情,就讓女性(或男性)在家上班吧
- 重新理解家務的價值—每天上班前慢跑比每天上班前照顧兒女厲害?家務所需要的多工運作(multi-tasking)的能力也是很有價值的
- 重新定義成功的事業的時間點—人活越久、教育時間越長、達到顛峰的年紀也應該越大
- 重新定義快樂—社會對快樂的定義應融入女性(更重視家庭、子女)對快樂的定義
Slaughter的文章跟Sandberg的演講相比,更嚴肅,當然也長很多,但我覺得更深刻、紮實,因為Slaughter 更坦白的審視自己的經驗,揭露她所面對的各種困難。她的建議是針對整個職場,而且同時適用男性與女性(男性也希望減少face time才能在家享天倫之樂)。當然與Sandberg相比,Slaughter的文章更針對結婚後已生小孩的女性,就某方面來說兩人的文章是有延續性的。
台灣職業女性的對話,由妳開始
這兩位女性帶來的啟示很難在一篇文章內討論。她們非常的類似又相當不同。
她們類似因為她們都如此優秀,與一般的職場女性距離十分遙遠。她們在事業上所達到的成就跟華人女性的經驗更是不容易比較。
但她們又有顯著的差別:Sandberg是跟著網路浪潮,迅速地衝到事業顛峰的科技新貴;Slaughter是在傳統的政治與教育界,一步一步累積資歷才能爬至教授、高階官員的地位。Sandberg的子女年幼;Slaughter的兒子則正在度過波濤洶湧的青春期。凡此種種都造成她們的經驗不同,給職業女性的建議也不同。但不論她們的差異,她們都努力的拉拔年輕職業女性的地位,給予她們建議與幫助。
台灣的職業女性讀了這兩篇文字也許會有點欣慰,原來即便是美國這樣醒目的成功女性,仍然在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之間掙扎。另一方面,Sandberg與Slaughter的隔空對話也讓我們羨慕,看到美國頂尖的成功女性在進行如此豐富而且深刻的對話。我們期待Careher 能讓在台灣職場努力奮鬥的女性,能有一個平台開始交換心得、互相鼓勵,甚至一齊拓展台灣職場女性的選擇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