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高承《事物紀原》提到饅頭(其實是包子)是諸葛亮發明的。原來是諸葛亮南征,降服孟獲後將渡瀘水,忽然風浪大起,人不能過,
乃問當地土人,言是猖神作亂,當以人頭投水祭祀。亮不忍殺人,乃和麵為劑,內實牛羊肉,塑為人頭形狀,名曰:饅頭投水中,
風浪乃止。饅頭(包子)自從三國一詞出現後,自此七百年在食書上都沒出現直到宋代《夢梁錄》中有“臨安市上賣的饅頭有‘糖肉饅頭’
‘茄子饅頭’”,因此在此中間包子應該就是有許多別名代替了。唐《太平聖惠方·食治》反而是提到畢羅,唐代一種盛行的小吃,內有餡能
蒸而食之和烤而食之,在魏晉南北朝時變從波斯或是西域傳過來的,也許這就是波斯包子的另一名,只是後來被漢人改良成自己的口味。
而到五代開始有將包子打摺的習慣,他們稱他為“酸慊” 。而到了宋代才改名為包子。而在許多食譜中對於包子的處理除了蒸外也有烤跟煎,
拼扣就做了蒸跟煎版,下面跟大家分享囉。
這大概是拼扣第三次作包子了吧。由於用的是自己自創食譜,所以所有的料都是隨意加的囉。
麵團
材料A:
麵粉500g:英國可以買到self raise flour,這個比較省時,要不也可以買一般的plain flour就是中筋麵粉。麵粉一定要過篩,細緻的麵粉才能有絕佳外觀跟口感。
酵母粉5g:可分成新鮮酵母,乾酵母跟速溶酵母。我通常都是在sainsburry買的,在做點心區有dry yeast乾酵母即是,
泡打粉8g:bake soda power 包子饅頭會看起來蓬鬆就是泡打粉的功用,另外還可以讓麵皮看起來較白。(如果要作台灣的小籠包就不要加!)
糖50g:包子饅頭的皮要咀嚼後覺得甘甜就不能少了糖。
鹽少許:除了可以中和過度的甜外,還可以幫忙麵皮易於伸展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材料B:
油少許:讓麵皮柔軟
水220g:一般就是麵粉的40~50%。拼扣通常都是麵粉材料弄好後開始加水,自己去試麵團的乾濕度,記得水要慢慢加就好了。
直接法作法:
1麵粉過篩後加入材料A混和攪拌
2慢慢加入水後開始攪拌,加入一點油,直到三光情況產生:手光 盒光 麵粉光,不沾不黏的情況後,收口集中成一圓形,蓋上濕布或保鮮膜。
3進行發酵10-15分鐘。由於英國天氣比較冷,可以放入預熱一點點的烤箱內發酵,發酵時間不能過長,太長麵團就變成老麵了,這個時候麵團會看起來黃黃的,一按下去會凹陷,這時做出的饅頭包子外型不佳。不如就再讓他發酵久一點約三小時,當作之後間接法中作麵團的引子了。
等麵團發酵的時間,我們就可以來作餡了。我試過用洋蔥,紅洋蔥還有胡蘿蔔大白菜高麗菜等等,都有各種不同風味大家可以自己嘗試。這次講解的是最簡單的蔥加豬肉餡囉。作餡的手法是我大陸室友教我的,真的很多小撇步!!
材料
Sainsburry 豬絞肉一盒(兩盒3.5的);紅洋蔥(但某人說不要加比較好); 蔥數根,切成細丁;鹽;料酒1匙;醬油;胡椒1匙;水半杯;太白粉;油3匙
餡作法
1將豬肉,蔥,鹽,料酒跟醬油胡椒一同放入,先用手將所有材料混合攪拌完全。2接著拿攪拌棒或者是湯匙朝著同一方向攪拌,這動作是要讓肉餡更散並且可以加強黏化
3攪拌過程中慢慢加入水,每加一次水就攪拌到肉餡完全吸收後才再加水。這個是讓之後包子裡面有湯汁的小撇步!加入太白粉。
4餡最重要的就是調味,記得攪拌完成後,拿一小團到微波爐約30秒或者是蒸,試試看味道。這就是自己調味的部份了,通常拼扣會加的就是醬油跟胡椒了。
5接著燒熱一鍋油,待油熱後馬上加進餡料中,要馬上攪拌。這是大陸室友教導的讓餡散發出香味的小撇步。並且這個小方法可以讓餡料不出水。
包法一、基本型
1等麵團發好成原本的兩倍大時,把他切成數份揉成長條狀。
2 切成數等分,約直徑五公分的圓,搓成圓狀(越圓待會越好擀成圓形)
3先壓扁,拿擀麵棍(替代品:保鮮膜棒還有馬克杯)右手持棍,將最左頂端對齊麵團的圓心,邊擀時左手邊旋轉麵團,這樣子又快又方便
4將餡放到中心
5懶人法:先將上下兩邊的麵皮捏緊,再處理兩邊的麵皮。只要將皮從邊緣拉至中央。收好後,向某一方向轉動捏緊即可。
包法二、葉子型 (當麵皮不夠圓時;或是想偷懶的時候:p)
1將麵皮擀成橢圓型
2先將一端捏出兩個折口,捏起
3依序一左一右向內捏合,收口即是
接下來的處理,拼扣另開一章節介紹囉~包子(二)
留言列表